




在張家界10天,天天打母光拍日出,老狼這隻『暗光鳥』到了成都還得打母光出飯店,到隔壁麥當勞吃早點!
老狼年輕時曾經當打工當送報生,所以同理心,遇到那群辛苦的送報生還跟她們打聲招呼!


導遊看老狼的資料當然知道老狼是從哪兒冒泡的,跟全車的團友們特別介紹,先亮底牌也好,看看這二天他們會怎麼對付這隻老攝狼!

跟團,一般不大聽導遊解說,因為人群多,老跟在導遊屁股後邊會浪費很多拍照時間,所以,樂山大佛的資料就直接引用維基百科吧,反正天下文章一大抄,部落格所有綠色標楷體的內容都是網路抓來引用的,不想看內容的,看照片夠了!

樂山大佛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瀕臨岷江,高71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1982年,樂山大佛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建造樂山大佛位於樂山市區以東3公里 的凌雲寺之側,瀕臨岷江與大渡河、青衣江的匯流之處,背靠凌雲山西壁,與樂山城區隔江相望。因為從屬於凌雲寺以及樂山古稱嘉定,所以樂山大佛歷史上也被叫做凌雲大佛、嘉定大佛。

大佛建於唐代,據韋皋《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碑記載,開元元年(713年),凌雲寺的海通和尚見三江匯流處水流湍急,常令船隻傾覆,便欲借佛力以減水勢,於是募款興建大佛。工程開工後不久就有官吏索要財物,海通為維護善款,甚至自挖一眼以明志。而由於工程浩大,未及佛像落成,海通便已去世,工程也因此而停工。直到貞元初年,唐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出巨資重新組織,才恢復了開鑿,終於在貞元十九年(803年)建成,前後共歷時九十載。























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處















大佛的頭頂。
我們在這裡集結後從旁邊一條小徑走下去,山徑非常窄小,只能容許一個人擦身而過,所以整條山徑是單行道,暑假人潮非常多,比過年的高速公路還塞,從山徑入口處蜿蜒而下到達大佛腳底下約30分鐘,休息30分鐘後,回程的山徑稍微寬闊一些,返回大佛的頭頂約20分鐘!



大佛
樂山大佛樂山大佛通高71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造佛像,比第二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高出18米 。大佛依凌雲山棲鸞峰斷崖鑿成,是一尊彌勒佛倚坐像,著雙領下垂袈裟,雙手置膝,足踏蓮花。佛像本體高59.98米 ,頭高14.7米 、寬10米 ,目寬3.3米 ,鼻長5.6米 ,嘴寬3.3米 ,耳長7米 ,頸高3米 ,肩寬28米 ,體寬28.5米 ,中指長8.3米 ,腳長10.5米 、寬9米 。頭頂有螺髻1021個,每個都有圓桌大小。耳中可站立二人,每隻腳的腳背上都可容納百餘人。整個大佛比例勻稱,面相端莊,姿態雍容,氣魄雄偉。

佛旁的配龕內有護法二天王像,高約16米 ,寬約6米 ,身著戰袍,手持法器。右側有232磴的九曲棧道(俗稱九道拐)。兩邊的山崖上還有許多歷代題刻和石龕造像,多已風化,只有「西方極樂」和「三佛」兩龕以及右側的「大佛洗腳,樂山淹沒」水文題刻保留較好。

樂山大佛的頭部和身體部位都設有排水溝,迂迴縱橫,布局巧妙,不易發覺。這是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統,對大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護作用。大佛在建成時為彩繪金身,其外原覆蓋有十三層的樓閣,名大像閣,宋代稱天寧閣,明末毀於戰火。此後佛像就一直處於露天之中,承受日晒雨淋。同時由於周邊屬濕潤地區,凌雲山山體的強度又不高,因此近年來大佛受風化較嚴重。1914年曾進行過維修,但民國期間,大佛也一度成為地方軍隊練習的炮靶,面部有所損傷。1984年起,各界開始了修復樂山大佛的前期研究。2001年起,中國政府和世界銀行撥出了數億元專款開展對大佛的保護性維修工作。



























































最佳觀賞樂山大佛的位置是搭乘渡輪,在船上欣賞,可是『中國旅行社』這個行程沒安排!



































































阿六拜廟總喜歡燒大把或大支的香!









































又有阿六以為我是攝影師,用D300+17 -55 f 2.8幫母女倆拍照,她們卻沒有email可接收照片!
待會要跟著阿六們吃團體餐,下午還有自費行程~參觀東方佛都和全世界最大的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