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隻狼使用booking.com訂房出包二次(荷蘭一晚、米蘭一晚),都是訂錯日期,損失慘重(荷蘭住宿不便宜),確定不再使用任何訂房網預訂房間。先用訂房網參考火車站附近最多飯店的集中地帶,先篩選幾間飯店,然後直接找那幾間飯店,因為有訂房網的標價當參考,繼續嘗試跟櫃臺喊價。
過了鐵路高架橋,下坡時小狼放二只行李箱競賽,小狼是聽了老狼在巴塞隆納、荷蘭看了「推冰壺」比賽,將行李箱當作冰壺放溜,看瑞士十字還是美國的新秀麗溜的比較快,雖然瑞士十字溜的比較快一些,天哪,差點失控摔進車道,二隻狼都是一樣有點被嚇到。@﹍@
波隆那位處義大利半島北部波河(Po River,義大利最大的河流)與亞平寧山脈之間,自古便是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要塞城市,當今仍是義大利北部鐵路和高速公路樞紐。擁有世界最古老的大學~波隆那大學,在學術研究領域佔領導之席。
攤開義大利地圖,似乎發覺義大利北部經濟、工業、生產力、交通、文化、藝術、消費能力等等最強勁的城市除了米蘭之外就是波隆那(威尼斯目前以觀光為主)。剛好翻閱到學者研究為何義大利北部重要城市都沒有位在波河下游,原來是因為瘧疾。波河下游地勢落差小、加上波河夾帶大量泥沙,雖然造就下游、出海口肥沃土地,非常適合耕種農作,但是中古世紀歐洲除了黑死病橫行之外還有瘧疾的肆虐,當時歐洲完全無法控制病情蔓延,許多城市都面臨滅城的危機。
瘧疾普遍存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位於赤道周圍的廣大帶狀區域,包含漠南非洲、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等。中古世紀瘧疾在羅馬非常流行,以致它有「羅馬熱」之稱,學者甚至認為瘧疾可能和羅馬帝國的衰落有關。瘧疾的英文「Malaria」是義大利語「污濁的空氣」之意,跟波河下游廣大的沼澤地、淤水是蚊子的大溫床有關,在還沒有發明瘧疾抗原藥品之前,人民只能選擇儘速撤離波河的下游。
巧妙的是在瘧疾席捲時就是有一些居民顯然身上有某些與天俱來類似抗體的能力擋得住瘧疾病原侵襲,根據當時醫界與學者的研究,他們都患有基因不全的「地中海貧血」症狀,因此有這類病症者反而在波河下游存活下來,然而他們身上不良基因也持續慢性的啃噬他們的身體,從事農牧業維持生活,無法發展蓬勃的經濟與集中於波河中上游一帶的城市居民相競爭,發展經濟型規模城市。
看到這裡,老狼2006在青藏鐵路開通那年暑假跑了一趟西藏(跟團搭遊覽車上去),返家後去捐血站響應血庫存量不足活動,護士小姐:「請問先生最近有沒有出國?」
老狼:「剛從西藏回來。」
護士臉色有點怪異,取了一份表格詢問老狼去過哪些城市,老狼一一點頭之後,護士:「先生,很抱歉,除了拉薩,其他都是XX疫區,您必須半年後才能捐血。」
所以,不要隨便趴趴走啊!
經過廚房的出菜檯
餐廳內生意好的不得鳥,隔壁還有更寬敞的用餐區,地下室的用餐區是一樓的總面積,用餐客一樣滿滿滿,二隻狼剛好有二個位子跟義大利年輕人併桌,所以只排隊15分鐘。
「Osteria dell'Orsa」餐廳的MENU上有一隻大熊,所以用google翻譯是沒錯的。
~Osteria酒館
~Orsa母熊
送上來一份義大利肉醬寬麵、一份義大利水餃湯。
至於義大利水餃就不怎麼樣了,主要是加鹽的清湯(類似高湯),沒啥特別好吃。
等於這三樣都是剛才在出菜檯看到的,代表絕大部分客人幾乎都點這幾道。
下午1點50分吃飽離開,餐廳門外排隊的食客更多,難怪這家餐廳顧客評價非常高!
果然,二隻狼宛如跳躍時空一般來到中世紀版的紐約曼哈頓,「波隆那雙塔」確實很高,手機必須退後再退後趴在地上用仰角才能將這二尊七爺八爺塞進鏡頭裡。
博洛尼亞諸塔(Towers of Bologna)是指中世紀時期的義大利博洛尼亞的塔樓建築群。博洛尼亞在12和13世紀之際有大量的塔樓建築,可能多達約180座。塔的建設原因仍不得而知,一種假設是用於富裕的家庭中敘任權鬥爭中用來攻擊或防禦。13世紀時,許多塔被拆除或倒塌。現在仍存的塔中最著名的是博洛尼亞雙塔。
很可惜二隻狼造訪的時間不對(下午2點),最佳觀賞位置剛好被周邊建築物阻擋了陽光,拍人像光線反差太大。
~老狼忘了可以用閃光燈強制開啟,實在LOSS啦!
有人說雙塔的傾斜是波隆那市政府道路施工不良,馬路施工沒拉水平線,傾斜的馬路造成肉眼的錯覺,老狼當狼馬沒有帶水平儀出國玩,所以這個疑點待會再來研究。
聖斯特凡諾大街(Via Santo Stefano)
老狼有發現波隆那市區建築跟歐洲城市最大的不同是絕大部分建築物有騎樓(台語:亭仔腳,客語稱作:店亭下)。
原來,不僅僅是華人的建築都特別設計騎樓,方便行人避雨、遮陽,在義大利中世紀許多城市的建築都有騎樓的設計。在十四世紀被西班牙入侵之後廢止了這種「利他式」(方便他人)的建築風格。波隆那是義大利保存最多傳統騎樓建築的城市。
據統計波隆那的騎樓總長度超過40公里,重點不在波隆那的騎樓總長度能不能創造金氏紀錄,而是波隆那的騎樓設計都非常棒,當狼主要是義大利傳統建築樓層都很高,通常台式建築一個樓層(歐洲人從0樓開始1234往上算,所以按電梯樓層,台灣習慣的樓層數要減一,老狼經常按錯樓層)約3.0~3.5米,波隆那和歐洲建築基本一樓都很高,起碼4米起跳(大概歐洲人身高比較高的關係吧),進了歐洲的樓房都會感覺天花板都好高啊。
波隆那的市區建築大都採一條街整體式設計,一排房舍統一規格,騎樓非常寬敞、圓柱、拱廊、磨石子地板,逛街是種享受。
「聖斯特凡諾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o Stefano -Bologna),又譯做「聖斯德望聖殿」,始建於西元四世紀,主祀古埃及神~伊西斯,屬於波隆那主教座堂。
伊西斯(Iside),被視為古埃及神荷魯斯的母親,掌管生命、魔法、婚姻和生育女神,她被視為完美女性的典範。伊西斯不僅在古埃及是最重要的一位女神,也影響到包括古希臘、古羅馬在內的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區,乃至天主教中的聖母子的形象,都與古埃及藝術中伊西斯懷抱年幼的荷魯斯形象雷同。
聖嬰耶穌
十字架教堂(Chiesa del Crocifisso),源自於「倫巴第王國」時期興建。
聖斯特凡諾大教堂屬於複雜型式建築,是好幾座不同世紀所興建的教堂聚合體,具有早期基督教、羅馬式以及歌德式風格綜合體,像是參觀一座博物館,有不同時代不同的主題。
由旁側樓梯通往祭壇上的十字架。祭壇裡供奉「聖維塔爾」和「阿格里科拉」的遺骸。
「普羅馬多爾聖維塔利大教堂和聖阿格里科拉」(Basilica dei protomartiri San Vitale e Sant'Agricola),是「聖斯特凡諾大教堂」最古老的建築群,屬羅馬式建築風格。
羅馬式建築
Il chiostro修道院
修道院的特點是一個開放的空間,一般為正方形或長方形,由幾條被覆蓋的走廊環繞著,這些走廊通過一系列拱門通向中央空間,在羅馬式建築和早期基督教非常流行。
耶穌受難像教堂(Chiesa del Crocifisso)
這組聖殤雕塑採用比較寫實的風格
西班牙品牌Desgual
這件滿好看,比較適合30~45貴婦。
西班牙品牌Desgual走廊上的一幅「拉斐爾·納達爾」照片。
拉斐爾·納達爾(Rafael Nadal),暱稱拉法,生於西班牙馬略卡,西班牙職業男子網球運動員,史上第七位生涯單打全滿貫及第二位男子單打金滿貫得主,現役唯一金滿貫得主,單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網球公開賽時代首位西班牙年終球王。
~Desgual的網球系列服飾充滿Desgual不均勻的鮮豔拼色,在網球界似乎不是很流行。
馬焦雷廣場南側的「聖白托略大殿」(Basilica di San Petronio)
小狼這張飛越馬焦雷廣場飛得很棒
馬焦雷廣場西側的「達古修宮」(Palazzo d'Accursio),2008年之前是波隆那市政廳。
馬焦雷廣場北側的「波德斯塔宮」(Palazzo del Podestà-Bologna)
涅普頓(Neptune)在羅馬宗教裡他是淡水的神和海,他是希臘神波塞冬(Poseidon)的對手。
馬焦雷廣場西側的「達古修宮」
達古修宮現為藝術博物館,展出中世紀到19世紀繪畫。宮內還設有莫蘭迪博物館,展出喬治·莫蘭迪作品。
達古修宮走廊的一幅畫看板,因為是看板所以會有些模糊,主要是看這位不知名的作者所選的題材、二姊妹抱著小baby表情、神韻、三者眼睛注視的方向、光影、妹妹洋裝縐褶光影,左側讓微風的紗麗窗簾呼應了整個畫面的動態美。
達古修宮中庭
有一隻顯然是山寨品
「聖白托略大殿」(Basilica di San Petronio),或譯做「聖佩特羅尼奧大教堂「San Petronio Basilica」
興建於十四世紀,在十五世紀初期再次修正興建版本,企圖將教堂規模擴大超越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教皇皮烏斯四世停止了這樣一個宏偉的計畫。
雖然「聖白托略大殿」是波隆那規模最大的一座教堂,但是一直沒有升格為主教座堂,波隆那的主教座堂是二隻狼待會要造訪的「波隆那聖彼得大教堂」。
歌德式教堂特有的花窗玻璃
「聖白托略大殿」外觀看不出明顯歌德式教堂特有的高聳削瘦,主祭殿肋狀拱頂仍彰顯歌德式特有的高聳。
教堂左右側翼各個chapel(小教堂、小聖堂)是歷代貴族所提供,有錢有名望有身份有地位方能在教堂擁一坪之地,擁有聖人保護、供後世瞻仰。
從「聖白托略大殿」往「波隆那聖彼得大教堂」會再次經過「里佐利大街」
「聖伯多祿主教座堂」採雙層式紅磚配合大理石,莊嚴美觀。
「聖伯多祿主教座堂」主祭壇,與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結構相仿,規模小一些,也樸素許多。
原建於西元四世紀,為祭祀聖徒內伯、費利克斯(Nabore e Felice),被火災嚴重毀損。在十二世紀教皇盧修斯三世奉獻了全心改建保存至今。
「Nabore e Felice」是西元三世紀的兩位基督教烈士「內伯」Nabore、「費利克斯」,他們原本加入羅馬帝國軍隊,因為信奉基督教而遭受嚴厲的迫害,經過審判,他們被判處死刑,在米蘭被斬首。
教堂大門內側放置二隻石獅,是十八世紀的作品,上面放置聖水盆。
十五世紀,阿方索隆巴迪的作品「悲嘆基督之死」(Compianto sul Cristo morto)
穹頂美麗畫作是「聖彼得在聖母前哭泣」(S. Pietro piangente davanti alla Vergine)。
「聖彼得在聖母前哭泣」四個角落是聖彼得、聖保羅、聖紮馬、聖佩特羅尼奧。
「聖彼得在聖母前哭泣」(S. Pietro piangente davanti alla Vergine)。
宮中有宮,殿中有殿。
波隆那聖彼得大教堂與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名稱一樣,科隆那聖彼得大教堂明顯規模小很多,連聖彼得雕像都比梵諦岡聖彼得小一號。
~San Pietro(英語:Peter),天主教翻譯為「聖彼得」,新教翻譯為「聖伯多祿」。
青銅作品,基督的復活(Cristo risorto bronzeo)。
這顆約80公分的容器沒有任何說明,不知為何物。
聖伯多祿主教座堂地下室保存了舊教堂遺跡和一些大理石雕刻,這組大理石作品是舊教堂小聖堂上的裝飾品。
教堂地下室的小型禮拜堂
回到主祭壇,漂亮的鑲嵌地板,磨砂玻璃可以看見地下室所保存的舊遺跡。
主祭壇,最顯眼的是十九世紀製作的鍍金十字架。
雖然已經入夜了,波隆那的騎樓有令狼安心的溫暖感覺,感謝這座溫馨的城市。
二隻狼歐洲35日(16/35)~義大利,波隆那→佛羅倫斯(2018.02.10)
三星級飯店「波隆那大西洋酒店」(Hotel Atlantic Bologna),離火車非常近,CP值極優。
波隆那保留了義大利中世紀傳統騎樓風格建築,令狼印象深刻。
這班italo法拉利高速列車不是二隻狼的車班
ETR.500:時速可達360公里/小時。
ETR.1000:時速可達400公里/小時。
~這款是ETR.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