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吳哥窟,大吳哥城、巴戎寺、鬥象台
The Kool Hotel酷爾飯店的免費早餐提供多款套餐選擇,口味、品質還可以。
在金邊機場買的手機上網卡已經用完額度,為了FB打卡,請嘟嘟車司機先載我們去買上網卡。
三日券40美元,12歲以下兒童免費(所以10歲小狼免費)。
上回在這裡幫小紅帽拍照時我們還在拍拖當中,數位照片通通都被硬碟搞掛了,剩下一些底片拍的相片,這回是帶小狼來補回那些掛點的相片。
在護城河裸泳的小頑童,天真無邪!
二隻狼昨天由金邊移房到暹粒市,原本猶豫到底是選擇搭乘長途巴士還是搭渡輪猶豫了好幾天,因為二隻狼不走回頭路,將由暹粒直飛曼谷,所以只有這一次機會,老狼決定搭乘渡輪前進暹粒,只是想好好欣賞洞里薩湖風光。
從金邊碼頭歷經7個鐘頭橫渡廣大的洞里薩湖到暹粒碼頭,輾轉抵達暹粒市區,等於被柬埔寨的烈日烤了7個鐘頭。船艙裡頭很悶熱,船頭有10來個簡易座椅,坐在船首上雖然有烈日蒸考,起碼有船速所產生的悶風,比窩在船艙裡好一些,只是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因為除了頭頂上有柬埔寨的烈日,還有洞里薩湖面反光,連續烤7個鐘頭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畢竟亞洲人皮膚容易曬黑,不能跟歐洲人相比擬。
畢竟亞洲人皮膚容易曬黑其實是上帝造人的公平性之一,受一樣的烈日考驗,亞洲人雖然比歐洲人容易曬黑,是皮膚自體產生對紫外線產生的防禦系統(較黑的色素比較能抵抗紫外線產生的質變)。歐洲人只會曬紅不容易曬黑,是相較於亞洲人缺乏皮膚的色素保護層,因此高緯度的歐洲人、紐西蘭、北歐、加拿大人得皮膚癌的機率跟台灣人得大腸癌機率一樣有拼。
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湖泊,受雨水直接影響湖泊面積相當明顯。冬季的枯水期面積大量縮小到3千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只剩3公尺不到;夏天雨季時湖泊面積可達10萬平方公里(台灣面積3萬6千平方公里),水深可超過14公尺。
洞里薩湖水產魚蝦貝類、湖岸的一年四次收穫稻米,可供給上百萬人口,是東南亞重要的糧倉、肉食倉庫。
西元9世紀,闍耶跋摩二世帶領國家脫離爪哇的統治,恢復了柬埔寨的獨立,闍耶跋摩二世自立為王,建都於庫楞山(吳哥地區東北 50 公里)。闍耶跋摩二世的後續幾代國王的努力經營,到12世紀初,吳哥王朝的版圖擴張到今日泰國的大半疆域。
12世紀初葉蘇利耶跋摩二世弒叔君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一世奪得真臘國王位,新王遷都吳哥。因為蘇利耶跋摩二世靠非正統方法獲取王位,為了鞏固威望,必須大興土木,營造比前任所有國王建造的七百多座廟宇規模更為宏大的廟宇,作為國廟和他自己的將來升天的太廟。
為國王加冕的婆羅門主祭司地婆訶羅(Divakara)為國王設計了這座太廟,供奉毗濕奴,名之為「毗濕奴神殿」,建造時間歷時30年,趕在他升天之時完成。
15世紀,暹羅攻破真臘國都吳哥,真臘遷都金邊,吳哥窟被高棉人遺棄,森林逐漸復蓋漫無人煙的吳哥。後來有些高棉族獵戶進入森林打獵,無意中發現宏偉的廟宇,也有一些當地的佛教徒在廟旁邊搭蓋屋寮居住,以便到廟宇中朝拜,但吳哥遺蹟多不為世人所知。自此開始小吳哥已被高棉人稱爲「寺城」。
1861年1月,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為尋找熱帶動物,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蹟,1863年在巴黎和倫敦同時發表文圖並茂的法文遊記《暹羅柬埔寨寮國諸王國旅行記》。
穆奧迪遊記,激發法國人和歐洲人對吳哥窟的濃厚興趣。
1866-1868年由法蘭西護衛艦艦長杜達爾·德·拉格雷和陸軍中尉弗朗西斯·安鄴率領的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對吳哥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的科學考察。
1907年,暹羅將暹粒、馬德望等省份歸還柬埔寨。
1908年起,法國遠東學院開始對包括吳哥窟在內的大批吳哥古蹟進行為期數十年的精心細緻的修復工程。
1992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將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同時也將它列入瀕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又號召世界各國為保護吳哥古蹟出力,鼓勵柬埔寨政府保護現場。自1993年開始,世界各國對吳哥窟的保護工作重新展開。
當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後一年,吳哥窟只有寥寥無幾七千多名遊客。2004年柬埔寨全國迎來超過100萬人次的國外遊客。
雖然大部分維修保養工作是由外國政府贊助的隊伍進行,而不是由柬埔寨當局進行,但旅遊業還是為維修工作提供一些額外資金,全吳哥境的門票收入中,約有28%用於吳哥寺。
經過世界各國古蹟維修專家們,將原是一片廢墟的周薩神廟修復完畢,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在2004年7月4日決定,將吳哥古蹟從瀕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除名。吳哥古蹟包括吳哥窟的維修工程仍然繼續。
【巴戎寺Bayon 】
~Bayon,有人翻譯成「百茵廟」,而「巴戎寺」比較符合多數人使用。
蘇耶跋摩二世去逝後,吳哥王國陷入內亂,接著外敵占婆入侵,搜括破壞首都耶輸陀羅補羅。
西元 1181 年,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打敗占婆人,也就是那位讓後世永遠忘不了他微笑面容的吳哥國王。
和過去的國王完全不同的是,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而非信仰印度教。
巴戎寺 (Bayon) 建築形式之複雜與象徵意義之強烈,在吳哥經歷印度教的多神信仰和佛教之後,成為世界上最神秘與迷人的宗教聖地之一。
身為國廟的巴戎寺 (Bayon) 經歷多次建築改變,造成今天所見叢林塔的形式。
位居中心的四面佛塔群,原有 49 座,加上 5 座亦是四面佛塔式城門,代表當時鼎盛吳哥王朝所統轄的 54 個省份。巴戎寺 (Bayon) 位於吳哥城 (Angkor Thom) 的心臟地帶,距離四座城門皆為 1500 公尺。正面面向的代表勝利繁榮的東方,外部被長寬各為 156 及 141 公尺的迴廊包圍,迴廊牆面有浮雕裝飾,以東側南段及南側東段較為精緻。
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奪回淪陷的首都吳哥後,為了紀念這場贏來不易的勝戰,他將原本只是一座小廟的巴戎寺 (Bayon),在短時間內擴建成具備聖殿、藏經閣、修道壇等規模的皇家寺廟,並且命令匠師在寺廟迴廊上,雕刻了這次不朽的戰功,銘記著密密麻麻的浮雕歷史,告訴後人這場可歌可泣的戰役。
巴戎寺 (Bayon) 的建築材料全是沙岩,據說原先是兩層建築物,用來拜祭濕婆,可是在建築期間,改為大乘佛寺。所以第三層的建築,似是加在兩層之上。
而在第二層內牆上的浮雕,仍是有關印度教的神話。
從每一個角度觀看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都屬宏偉的傑作,而在宏偉之中顯現均衡與和諧,就更為難得。
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以歷史為主題,尤其著重高棉對抗占婆的戰爭場面,而高棉的藝匠雕刻有幾個特點,其中包括了在一個畫面之中,常常有好幾條相關的故事線在同時進行,所以常會看錯故事線。
從巴戎寺 (Bayon) 的東門走入,步上台階往前行,就是壁畫迴廊。牆面浮雕分為高、中、下三大條橫層,分別描繪王室、將領、平民生活,以高度代表社會位階,內容包括行軍出征占婆人、凱旋而歸、當時社會生活等情況。
穿過迴廊入內即到達中央主殿區域,然而途中卻有許多迂迂迴迴、上上下下的通道。這裡的浮雕分為內側和外側兩個迴廊,外側是紀錄當年吳哥戰勝占婆的戰爭,以及當時的民生百態。內側則是一些佛教故事,因為建築吳哥城和巴戎寺 (Bayon) 的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是個虔誠的佛教徒。這世界上,可能有許多偉大的大型宗教建築,可是很少有像巴戎寺 (Bayon) ,能夠把百姓生活當作題材,闍耶跋摩七世的確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君主。
在巴戎寺 (Bayon) 這場紀錄吳哥和占婆戰爭的浮雕當中,要怎麼分辨吳哥和占婆人呢?耳垂甚長,幾乎碰觸到肩膀的就是吳哥士兵,吳哥士兵除了手拿武器之外,下半身就是穿著丁字褲,看起來較為和藹可親。留著大鬍子、面貌較為醜陋凶惡的,就是占婆士兵了。當時占婆士兵可能是從水路來的,他們不只搭著船,下面還有魚群在游泳呢,整面浮雕非常生動活潑,不只有鱷魚在吃其他的魚,甚至還有可愛的小烏龜。兩軍交戰的場景,吳哥士兵在刺占婆士兵的眼睛,地上還有躺著的屍體呢,其中還有綁著髮髻,騎著馬的中國士兵。然後是與占婆王國的戰爭時後勤補給食物和武器的隊伍,以及於洞里薩湖與占族 (Chams) 在水上戰爭的場景。
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包括兩個畫廊,內畫廊所雕的是印度神話,外畫廊所雕的則有日常生活,諸如街市情景、打魚、節日慶祝,有鬥雞、玩魔術等,現在所殘存的浮雕,與其它吳哥古跡有很大的不同。
外畫廊描述當時人的日常生活,如送禮、生產、雜耍、建築、拜神、煮飯(也有中國人)等種種生活故事的描述。也有歷史性場面,描述各場戰役的經過。
吳哥王朝留下的文字紀錄相當稀少,也難以辨識、了解,巴戎寺 (Bayon) 的壁畫,為後代研究吳哥王朝的學者,提供一個相當可貴的歷史線索,巴戎寺迴廊有關描寫當時的市場、打獵景況的浮雕,是得以了解庶民的生活的寶貴資料。(以上內容均取自網路資料)
巴戎寺 (Bayon) 以佛面塔、迴廊壁畫而著名,因為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篤奉佛教,整個寺廟採用佛教教義的須彌山(世界的中心)為概念而起造。
中央拔尖、磊磊環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須彌山;四面城牆象徵喜馬拉雅山;城牆與第二層建築之間的環溝空地,代表大海。
當時的高棉民眾也信奉印度教,巴戎寺 (Bayon) 的宗教圖像以佛教為主,融合印度教,是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藉由寬大的宗教政策,讓民心回流國王權力中心的縝密考量。
當時的國力與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的作為來說,作為國王的廟宇巴戎寺 (Bayon) ,建材應該是採用最大塊的原石,才能表達最宏偉的氣魄,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巴戎寺 (Bayon) 的建築結構,幾乎都用中、小型石塊堆疊而成,這些石頭是取自附近吳哥窟 (Ankor Wat) 所剩下的石材。種種跡象顯示闍耶跋摩七世想要快速求建功,在急迫的時間下,沒法尋找及運輸原石,只好就地選擇吳哥窟 (Ankgor Wat) 的廢材,用來改建巴戎寺 (Bayon)。
即便如此地倉促趕工完成,巴戎寺 (Bayon) 所展現高棉石雕藝術的光彩,依然令人驚歎。
三公尺高的闍耶跋摩七世微笑面容,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祥的氣質,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的印象,無怪會被其後代子孫尊稱為「高棉的微笑」。
石壁上天女石雕雙奶被遊客摸量發光了!
突然冒出來的小狼!
柬埔寨版「明華園」現場彩排
一位英國帥哥主動地詢問需不需要幫二隻狼拍照,所以能留下這趟旅遊20天來第一張父子合照,感謝那位英國帥哥!
~光線反差太大,雖然Sony RX100相機已經強制開啟閃光燈,因為距離二隻狼距離不夠近,強制閃光拍出的照片反而像失敗的剪影,這張照片令老狼習慣使用的Lightroom也沒辦法進行調整後製。
這小子不比YA了,演洞窟怪獸!
Nikon D800配上12-24 f2.8大眼妹拍照超廣,把小狼拍的很胖!
~小狼現在真的很胖了xd
鑑於先前被占城入侵的慘痛經驗,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將吳哥城城牆築得特別高又厚實,城外建有護城河。吳哥城最外圍是由3公尺 的護城河,以及紅土所建的8公尺 高的城壁所包圍著。外圍有五座城門:南大門、北大門、西大門、死者門、勝利門。各城門是塔的造型,東西南北四面雕有觀世音菩薩。
最有名的當然是「高棉的微笑」,每一座塔四面都刻著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與印度教大梵天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佛菩薩,代表的是佛家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金絲貓的有趣創意!
【鬥象台】
鬥象台前方十二生肖塔
古代法庭
很有趣、也很有看頭的「癲王台」在這附近,老狼沒找到。
鬥象台望十二生肖塔(審判塔)
白天42度高溫,曬的眼冒金光,老狼成了「正港熟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