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田山的伐木基地日本時代稱做『森坂』,日語發音『摩里沙卡』,
語意是一個長滿森林的山坡。
曾是原住民部落『森坂』的部分,台灣光復後才改稱『森榮』。
1939年日資的台灣興業株式會社,在此成立砍伐事務所,以『林田山』為名,之後就通稱『林田山林場』,居民皆稱『摩里沙卡』。
(園區Morisaka簡介)
前往『中山堂』的石階
無風的夏日,
雖然這裡海拔不高,
在樹蔭下還不致於感覺多悶熱。
伐木鐵路軌道幾乎都已經毀損殆盡,
現在園區所能看到的,都是為了觀光進行小規模地復健,
讓遊客能有臨場的感覺。
『中山堂』是一棟木造電影院,
內部相當寬敞、涼爽。
古老的電影放映機
木頭排椅跟小時候看電影時坐的椅子一樣ㄟ!
Eric在戲臺上頭表演『王子變青蛙』!
逛逛園區吧,
三顆奇形怪狀的檜木樹根,成了天然意象傑作!
三顆奇形怪狀的檜木樹根,成了天然意象傑作!
小時候夏天都會偷溜去小溪邊玩水,
都得走過縱貫線的鐵橋,
真的是小時候膽子比較大,
前幾年走三義『騰龍斷橋』旁舊山線鐵橋,
頭皮發麻、雙腳發軟,硬是抬不起膝蓋,
我是用『手腳並用』,慢慢爬過去的,
被早已過關的外甥、外甥女笑的半死,
這些臭小子竟敢笑我,阿伯不請客了!
來這裡不用怕,園方禁止遊客走鐵橋,嘿嘿!
景致不錯的『旭東樓』,
林田山社區咖啡館
昔日的場長宿舍,
沒有開放,卻有女工進進出出在做清掃工作,
既然是『昔日』,今日又是誰住呢?
還是又淪為『招待所』之用?
為何不開放呢?
『旭東樓』對聯:
『暮春之初亦可修楔,七月既望宛如泛舟』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目前還在使用的日式屋舍還維持得很好
媽咪帶Eric去『林田山社區咖啡館』吹冷氣喝咖啡,
我一個人閒逛、拍照去。
真材實料『柑仔店』!
正好有戲組在拍戲,被圍了起來,
沒辦法進去抽糖果!
這位『阿姨』是這段外景的女主角,
好像是『大愛』又在拍台灣光復初期的戲劇吧,
不是故意要拍她,
是我要拍牆上的抽獎,
她故意不走,等我拍照,
她如果再年輕20歲,我會多努力多拍她幾張當留念!
『阿爸的卡打車』!
小時候,我老爸有一輛幾乎一模樣的老爺車,
據說是我老媽的嫁妝,
我老爸一個禮拜會全車美容、上油、保養一次,
假日,老爸就用老爺車載我們三兄妹趴趴走,
後來被我遠房堂哥騙走卡打車,
老爸、老媽傷心了『好幾年』!
因為我們家頓時變成『無車階級』,
老爸老媽努力存了『好幾年』的錢,總算買了一輛迷你車,
(20吋卡打車)
為了不讓我老媽生氣,老爸還偷偷以多報少!
(我猜他一定有私房錢可以補差價)
一個人繞進一區員工宿舍,
木造房舍大部分都還有員工居住。
宿舍盡頭接『萬里溪』,
只好再原路逛回園區。
古意窗台上的鮮綠生命力!
這是『酷斯拉』的蛋蛋嗎,
小恐龍們正在破殼而出!
這些日式木屋還是頂不住日頭赤炎炎,戶戶都有冷氣!
各種不同樹種的年輪樣版,成了漂亮有趣的造景。
繃繃車的機關車
古早味建築之美
又是員工宿舍的區塊
正午的氣溫還是挺悶熱的,
走回『社區咖啡館』喝杯冰咖啡吧!
來到『林田山林場』,
享受純樸、寧靜、祥和,以及芬多精的洗塵,
簡直是一位有趣的山林精靈,
令人無法想像這裡在台灣光復前後,因伐木業鼎盛,人口聚集,歌舞升平,還曾經有一度有『小上海』封號的。
旅遊過台灣的三大林場『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
在這裡可以更感受到當時伐木作業的情景。
